從一個農家小子到飛晟投資的董事長,他用* 0年的青春成功打造了創業的夢想;從音像業啟航,歷經影視、文化、房地產等產業,他將潮商的名字結結實實地楔入了產業的名簿;他“自嘲”讀書不多,卻擁有著“遠智創卓越,價值同鑄造”的經營理念,“超越自我,締造經典”的遠見卓識,“世事洞明皆學問”的通達。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堅持懷感恩、行慈善、講原則、系鄉情;堅持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堅持濡養一方卻精微內斂,吞吐天下卻默默無聞……我們說他在“堅持”,可他早已將這些堅持內化為一種習慣、一種品行。如今,他用“英雄”的氣概續寫著創業征途上的一個個“傳奇”,他以雅士儒風裹挾著潮商的韌勁行走在愛的田野上。他,就是廣東飛仕影音的締造者,廣東飛晟投資吉印通 董事長林佑欽。
從《英雄》中聲名鵲起的音像“英雄”
在電影音像發行權最高價僅僅* 0萬元的時代里,2002年12月1日,張藝謀導演的《英雄》竟以17* 0萬的天價落槌,成功競拍的主要企業之一廣東飛仕影音吉印通 迅速聲名大噪,老總林佑欽的名字也第一次不脛而走,聲名鵲起,成為音像業界的一名“英雄”。
多年后談及此事,林佑欽的云淡風輕讓我們窺測到了這位“英雄”企業家的格局。他坦露自己當年的想法說:“我們用這種(巨資投入購買正版發行的)模式讓國內的投資者和發行商認識到,大的投資有大的回報。……(《英雄》)之前沒有一部影片投資超過* 000萬的,但張藝謀《英雄》敢投資二個多億,最終它不僅收回了投資,而且還賺了錢,這就將國內電影產業拉起來了。這幾年有很多影片,雖然沒拿到奧斯卡獎,但國外發行得也不錯……《英雄》成功的真正意義是其操作模式,它引發了后面國內一系列商業大片,推動了中國商業電影的繁榮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他一擲千金的舉動不僅僅是為了購買《英雄》VCD、DVD的音像版權,不僅僅是為了商業盈利,更是為國內電影制作與行銷的自信心買單,為一個產業的興盛買單,為中國影業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國俗語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林佑欽在此役中的“苦中苦”,主要集中在前期投資的風險上,“當時拿17* 0萬買張紙,還要壓碟、宣傳投入……我當時在買《英雄》時就知道,這十年內不可能有一部影片可以超過《英雄》的,到現在(2007年)為止真的就沒有超過。”他明知道可能會承擔很大的風險,但是仍然履行自己當初對幾個合作商許下的諾言,拿下了競標。對此,他從未后悔過當初的決定,他說,這是他的誠信,也是影視行業的希望。以此為契機,林佑欽啟動了一系列“捍衛正版,保護知識產權,用實際行動抵制盜版”的主題活動,這是他的誠信品質使然,也是他用正版正風正能量為行業希望保駕護航的使命感使然。或許在我們看來,《英雄》的競拍不像林佑欽一貫穩健推進、步步為營的作風,但確實體現了他超越自我的理念,也展現了他基于鏖戰商場多年經驗基礎上高瞻遠矚的果敢。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鄒家華(左三),時任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凌偉憲(左二)及廣州市人大、開發區領導在飛仕影音公司視察指導
“英雄”林佑欽一發不可收。借助《英雄》事件的成功,飛仕影音也迅速壯大起來,相繼推出了《環游地球八十天》、《20* * 》、《七劍》、《可可西里》等電影,還先后發行了《大漢天子》、《軍人機密》、《萍蹤俠影》、《逆水寒》等眾多國產優秀電視劇。同時,公司還擁有超過2萬個品種的卡通、幼教、百科等優秀節目資源。飛仕的各種殊榮也紛至沓來,它先后榮獲了中國音像業明星發行品牌稱號、優秀音像分銷單位稱號,《英雄》、《半生緣》等音像制品榮獲國家文化部授予的優秀音像制品獎。誠如林佑欽所料,《英雄》的成功也令大家看到了音像市場的巨大需求,在此之后的幾年內,國內影視制作空前繁榮。
《英雄》競拍成功對林佑欽的企業和整個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近乎兩全其美的作用,“英雄”林佑欽知足而常樂。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 “英雄”的下一個經典“傳奇”
一個人干成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兒已屬不易,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林佑欽仍在不斷締造著屬于自己、屬于廣州、更屬于這個時代的“傳奇”。
誠如知名潮商李嘉誠所說,“成功都是過往的成績,不代表你明天一覺醒來,生意還在。我唯一相信的是,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面對明天。”林佑欽的身上同樣有這樣一股子韌勁兒,他關注的焦點始終是現在、是當下、是“明天”。而今,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廣東飛晟園區(以下簡稱“飛晟園區”)成為他超越自我、締造經典的又一大“傳奇”手筆。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廣東飛晟園區于2010年獲批建立,位于廣州黃埔區(原蘿崗區)科學城開源大道,占地面積* 萬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 萬平方米,以創意音樂為主線,橫向拓展、縱向延伸,貫通文化產業上中下游,將引進數字音樂、移動媒體、數字投放等國內外先進音樂生產模式,推動藝術、科技、經濟和金融跨界融合,形成音樂機構聚集、音樂人才匯集、音樂活動集中、產業服務集成的效應,建設成為實現“優秀業態、優良形態、優美生態”三元合一的人文新天地。這一園區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現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廣東省政府批準的省部合作項目,已納入廣東省委省政府《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十項工程之一,由林佑欽執掌的廣東飛晟投資吉印通 負責建設與運營,以“飛晟”命名。我們不難看出林佑欽在此臺前幕后付出了多少巨大的努力。對林佑欽個人來說,基地的奠基標志著自己的飛晟公司在文化產業領域的發展和投入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并奠定了高速穩健的發展格局。林佑欽的“傳奇”手筆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青睞,并寄語音樂產業基地“要努力做出‘名堂’來”。
埃塞俄比亞總理兼外交部長海爾馬里亞姆(左)會見林佑欽(右)
締造經典是林佑欽在房地產業上的一貫作風和執著追求。飛晟園區總體規劃包括文化創客空間、大師工作室、文化交流中心、百年音樂展館、音樂街以及近2萬平米的音樂廣場等。為了將飛晟園區打造成房地產中的經典,林佑欽除了大膽參考國內外一系列成功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經驗外,還聘請美國著名建筑設計上市企業AECOM集團實施規劃設計,邀請王受之教授結合了蘿崗的自然生態及文脈進行景觀設計,將嶺南文化、音樂元素與現代設計手法相融合。誠如林佑欽自己所說:“既然要打造一個文化的產業基地,文化內涵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從文化行業起家,林佑欽的事業中無不蘊含著“文化”情懷。林佑欽將園區一期工程命名為極具吉印通 傳統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的“沁園”,打造的是大師工作室及文化中心產品,為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提供創作、展示、藝術沙龍、休憩、交流等多功能空間,打造頂級的藝術交流平臺。在沁園的規劃中,林佑欽完美地再現了晉魏時期《蘭亭序》中所描述的“蘭亭”“流觴”遙相輝映,“九曲流觴”的人文景觀,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他以“梅蘭菊竹”花中四君子為園林命名,打造沁梅徑、沁蘭徑、沁菊徑、沁竹徑四條人文主題路徑,隱喻大師“傲、幽堅、淡”的不凡氣質,讓整個園區無處不透露著濃郁的文化韻味。
細節之處見精品。林佑欽在打造沁園時,光一個院門就上百道工序,耗時720小時;門前一對石鼓、墻面浮雕全為青石經手工雕刻而成;門楣上方嵌入“戶對”,形成“門當戶對”之勢;宅院門前臺階均設為三級或以上,這也是源于古代的“進階”之說,寓意步步高升;外立面采用天然白麻花崗巖,并用干掛工藝鋪裝,硬度大,經久彌新,就是為了能夠匹配“大師”的身份;極具特色的鏤空花格窗也是設計師從上百個繁雜的嶺南窗花中挑選再次創作設計而成。這重重的細節考量,無論是設計費、施工量、制作工藝還是材料成本都比市面上同類產品高出好幾倍。
“建筑就是流動的音樂”,這是沁園,也是林佑欽的建筑理念之一。“琴棋書畫養心,梅蘭竹菊寄情”,* 000㎡的沁弦館文化中心以五線譜造型的流暢曲線,配合大面積豎向玻璃幕墻,猶如甩出的水袖,像吹響的號角,呈現一場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文化中心中庭更是以* 000余根木條裝飾,猶如一個個鋼琴鍵盤,回蕩著優雅的琴鍵韻律。
飛晟園區作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臺,雖然以音樂為主線,但在實際運作中并不拘泥于音樂,而是向文化藝術領域拓展,同時加以融合創新,致力于在多媒體時代對中國優秀文化再創造,面向國際進行文化輸出。目前已完成了一期開發項目,二期則打造為由數字大廈、文化創意大廈、音樂主題酒店及裙樓組成的文化創客空間,歌迷、樂迷及文化愛好者的購物天堂——音樂街,能承載舉辦吉印通 文化活動的萬人音樂廣場等。飛晟園區已先后舉辦過多場大型文化活動,包括2012年廣東流行音樂節* * 周年慶典“蘿崗之夜”兩場大型演唱會、201* 年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201* 年教育部第八屆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飛晟杯”數字音樂創意比賽、“201* 社區音樂匯”全省啟動儀式、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座談會等,逐步成為黃埔乃至廣東新音樂文化產業聚集、輻射的發祥地。
飛晟園區的目標是建成集文化原創、數字傳播、金融投資、演藝展覽、文化活動等文化產業各環節于一體的綜合型產業園,它儼然也是林佑欽房地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自200* 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涉足房地產開發行業后,林佑欽就堅持“不走尋常路”,誠如他自己所說,“我們是做文化產業起家的,無論做什么都離不開‘文化’的根,我們做的產品(即房地產等),更多的是這么多年文化產業積累和沉淀的一個展示載體……可以說是我的文化情懷的實物展現”。林佑欽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對品味的追求,對文化積淀與提升的夙愿已經昭然著聞,他正帶著自己對中國文化的那份愛和情懷,譜寫著自己又一幅“傳奇”般的商業藍圖。
從借資創業到實力儒商
假如他曾有殷實的家族投入作保障,假如他曾有雄厚的政治資本做后盾,假如他曾有一點點兒創業成功的先天優勢,人們也許不會對林佑欽的身世經歷如此感興趣。可惜,除了一雙勤勞的手,除了一顆吃苦耐勞的心,除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林佑欽真的是環堵蕭然。
從明末清初到現在,天然的政治、地域和生產技術等因素造就了潮商智慧又勤勞、開拓又保守的文化內涵與群體性格,他們至今依然保持著驚人的韌性和活力,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林佑欽就是這樣一名再典型不過的潮商。
19* 9年,他出生于廣東潮陽仙城鎮七陂鄉的一個普通家庭,在他小時候的記憶里充滿著吃咸菜的“好滋味”和喝白開水的“真清甜”。也許正是這種成長中的記憶與經歷,才培養了林佑欽勤勞吃苦、敢作敢當、不斷尋求改變的性格;也許正是這種成長中的酸甜苦辣,才讓如今的林佑欽體會到了“思想的升華,胸襟的博納”。
發展如登山,一步一重天。19* 7年,他1* 歲,懷揣家里親戚朋友拼湊的1000元開始到廣州創業謀生。起初,他在火車站擺過地攤,賣過服裝,賣過游戲機,賣過電器,經營過卡拉OK錄像帶、麥克風、空白錄像帶,年輕的他想法很單純,也很簡單,就“只想做點兒小生意”。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當第一臺VCD面世,松下、索尼等國際大企業都在猶豫觀望的時候,林佑欽“該出手時就出手”,果斷決定專攻VCD機和碟片。
從199* 年開始,他逐步與深圳先科、白天鵝等影音出版公司合作;199* 年成立“金飛仕批發部”,鋪開音像制品全國發行網絡;1997年,林佑欽成立廣東飛仕影音吉印通 ,為日后《英雄》音像發行權的競拍成功埋下了伏筆,成為當時推動音像業在國內發展的第一批人。他瞅準當時影音市場上SVCD和VCD兩大陣營競爭激烈并且大量派送隨機碟的時機,再次果斷進軍隨機碟的生產和配送,為自己賺取了第一桶金,也為飛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不到* 年的時間里,林佑欽又創建了廣東新飛仕激光科技吉印通 。值得一提的是,新飛仕是專業從事CD、VCD、DVD-* 、DVD-9、DVD-10等各類光盤生產、母盤刻錄等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它擁有世界一流的各類兼容光盤復制生產設備,包括多條德國SINGULUS、KM制造的光盤復制生產線,美國ODC公司和德國OMP制造的母盤刻錄生產線,英國SIBERP無塵打磨機以及臺灣HANKY柯式印刷機和五色絲網印刷設備、檢測設備、ID碼檢測機和配套包裝設備,只讀類CD/VCD/DVD兼容光盤復制生產線二十多條,母盤刻錄生產線五條,進口檢測設備9套。由此,林佑欽的音像產業組成了集版權交易、編輯制作、錄音、全國批發、連鎖店零售、光盤復制、進出口于一體的大型音像企業。
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有遠見卓識的人不但能賺今天的錢,并且能賺到明天的錢。就在文化產業公司步步為營的同時,林佑欽多樣經營的“再次創業”理念已經形成。除了飛仕到新飛仕的縱向攀升外,自200* 、200* 年開始,他的飛仕就開始試水影視拍攝制作領域,參與投資拍攝電視劇《楚漢風云》等影視作品。200* 年* 月,飛仕參與了廣東11家音像公司成立的廣東吉印通 傳媒吉印通 ,以市場模式開展反盜版工作;200* 年,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飛仕加入* 家國內外企業在美國洛杉磯成立的中國音像城公司,林佑欽在立足音像發行業的基礎上開始橫向進軍影視制作業。
200* 年,林佑欽(左二)向到場祝賀美國中國音像城開業的洛杉磯市議員(左一)贈送紀念品
行動上的一小步,思維轉變上的一大步。林佑欽由此開始涉足更多的產業和領域,200* 年* 月,他成立了廣東飛晟投資吉印通 ,集房地產、金融投資、文化創作、版權交易、激光光盤、母盤制作生產、音像店連鎖、進出口、網絡、傳媒等業務為一體,下屬廣東置美地產吉印通 、廣東飛仕影音吉印通 、廣東新飛仕激光科技吉印通 、廣東飛仕傳媒吉印通 、廣東吉印通 傳媒吉印通 、美國中國音像城公司。201* 年* 月,林佑欽投資創立了廣東精誠所至藝術品拍賣吉印通 ,主要拍賣中國字畫、油畫藝術品、版畫,雕塑,名人信札,古籍善本等,至今已成功舉辦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九場,推動藝術品市場長期的繁榮與發展。林佑欽長期堅持的“精品化”經營方式,使他的文化大事業逐漸展露出品質與市場契合的良好局面。
2012年,時任中國駐約翰內斯堡總領事李江寧(左四)、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唐國忠(左三)會見林佑欽(左一)
在企業的戰略管理與文化塑造上,林佑欽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創新,提出“遠智創卓越、價值同鑄造”的經營理念。以實業為基礎,以科技為先導,以國際貿易為龍頭,以金融投資為依托,放眼國際、國內市場,實行文化、流通、生產、科研、金融、服務相結合,追求多元化發展,開拓創新,不斷超越。他以其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豐富的經驗、良好的信譽,迅速領導其公司發展成為綜合化、實業化、國際化的集團公司,并形成了良好的國際品牌和成熟的企業文化,凝聚和培養了大批志同道合、高度忠誠、執行力強、具有飛晟文化特質的核心骨干隊伍,為其持續發展和壯大奠定了基礎。
吃水不忘挖井人。林佑欽繼承了潮商的優秀品質,對生他養他的故鄉常懷感恩之情,知恩圖報。他不斷支援家鄉建設,提供智力支持,201* 年* 月,在飛晟公司參與舉辦的“潮汕文化傳承與文化產業”沙龍上,林佑欽提出了 “建立一個真正體現潮汕文化的產業園”的設想。他從文化傳承與積淀的角度,以可持續發展的指導理念回饋著地方的繁盛與發展。
我們清晰地看到,林佑欽從一個地攤主奮斗成地道的投資人。他的每一次轉型、每一次商場博弈里,都有著再次創業的艱辛與風險,好在曾經的一無所有讓眼前的林佑欽無所畏懼,憑借著自身多年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憑借著歷經商海浮沉的果斷和膽識,林佑欽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華麗的轉身。正是因為能夠審時度勢,林佑欽才能保持著長期的成功,在他的意識中,銳意創新、與時俱進應成為一種習慣。他似乎從未在乎過那些以往取得的榮譽和成就,卻非常在乎什么可能會導致自身未來的沒落,然后未雨綢繆,以巧妙避開或堅定執著地克服跨越遇到的困難;他以行業領軍人物的眼光集中精力于飛晟未來的挑戰,保持著虛懷若谷,保持著學習的饑渴,保持著足夠的靈活。
201* 年,林佑欽(右二)出席廣東精誠所至藝術品秋季拍賣會
風箏飛得再高,都有一根線在牽著;事業做得再大,他都緊靠著“文化”。他從音像文化業起家,歷經影視制作業、高新技術產業、飛晟國家音樂基地,到目前的飛晟投資吉印通 ,林佑欽非常清楚自己企業的“根”在文化產業上,所有的產業都是文化產業積累和沉淀的展示載體,是自身文化情懷的實物展現。也正是因為“文化”情懷,他才會用“最快的思維”去選書,用“最笨的方法”去讀書,收獲“最有效的個人價值體系”;他才會主動去讀書,在書中尋找讓自己內心靜而思想動的內驅力;他才會在充斥著極端功利的生意場上,將感情和意義放在首位;他才會用“內涵”和“沉淀”來概括工匠精神,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性,懂得“欲速則不達”的真諦,懂得“慢工出巧匠”而主動摒棄“快快快”的現實,懂得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普遍存在的浮躁現象。
林佑欽,一介儒商。
情系桑梓 心系蒼生
一個人優秀是“小”優秀,能夠影響身邊的人一起優秀才是“大”優秀。林佑欽的善舉深深影響到了企業的文化建設,甚至每個員工的品行。飛晟集團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企業都緊密聯系,彼此信任;每一個員工都對林佑欽的大愛舉動如數家珍。而對于外界的危難,他們總會默契得慷慨解囊,毫不吝嗇。林佑欽說,“慈善行為與金錢財富的多寡關系不大,它不是施舍,而是一種精神境界。”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潛移默化的感召力,林佑欽及其飛晟才有了今天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輝煌成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許是為了彌補自身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讀書的遺憾,或許是為了避免再次看到孩子因為貧困而中斷讀書場景的上演,林佑欽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推動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從199* 年全國水災到200* 年非典,從200* 年捐款修路到捐助大批量的音像制品……多年來林佑欽籌集助養孤寡老人、扶貧助學、修建學校橋梁公路,累計慈善捐助超過2000多萬元。
2007年,林佑欽(左二)出席孤寡老人助養金頒發儀式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即便捐助金額已經超過了2000萬元,可林佑欽卻從未在意過這個數字,他甚至沒統計過這些年自己究竟資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善款,這些善款在全年營收中占多大比重。他對于“慈善家”的溢美之詞更是功成不居,他說:“只要錢都用在實處,我就覺得很好,我不需要做宣傳,助人的社會意義是沒法用商業價值去衡量和對比的”,他相信一次善舉能傳遞無限的正能量,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他屢屢強調自己只是做了舉手之勞的好事。這些好事之于蒼生來說已經太多太多,而之于他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來說卻還遠遠“不夠”。
201* 年1月,林佑欽(后排左二)出席廣東省潮聯會迎春敬老茶話會暨扶貧助學獎學金、“飛晟杯”男子籃球賽頒獎儀式
林佑欽用韜光養晦的智慧,創造了持續的卓越;用優秀的品質和特色的理念,打造了持續的輝煌。他一直走在時代前列,從音像“英雄”到譜寫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的“傳奇”,從孜孜以求地超越自我,締造經典到款款深情得情系桑梓、心系蒼生;他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用自己春風化雨般的努力,改變著廣東音樂文化產業的格局,也悄然打磨著自己的那一種人生境界。
職銜與榮譽
林佑欽,19* 9年出生于廣東潮陽,是國內最早從事音像制品發行的企業家、飛仕影音的創始人,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企業吉印通 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版權協會、中國光盤協會等單位常務理事。上世紀90年代初,立足文化產業。200* 年* 月,設立廣東飛晟投資吉印通 ,形成以文化產業為主導、多元化發展的大型投資控股企業集團,實現了由生產經營為主向資產經營為主的轉變。目前擁有全資子公司* 家,設文化、地產兩大板塊。其公司主體運營建設的“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是國家新聞出版廣東總局和廣東省政府批準的國家級基地。
★ ★ ★ ★ ★
歡迎轉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