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環渤海地區刀版圖和展開圖。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廊坊、滄州、秦皇島、葫蘆島、錦州、盤錦、營口、沈陽、大連、丹東、東營(黃河三角洲)、濰坊、煙臺、威海。
環渤海地區:北京是我國的科技、文化中心,高科技產業基礎較好刀版圖和展開圖。中國從2000年開始已經正式跨入知識經濟社會,以后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北京的經濟還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天津是北京的門戶,工業基礎較好,現在天津的定位是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2009年國家批準了天津濱海新區的成立,國家的很多重大項目都在天津濱海新區落戶,如航空、機械制造、生物制藥等等。唐山市是河北省最強的工業市,現在唐山正準備大力開發“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和港口資源都非常出眾。廊坊地處北京和天津這兩個超級城市的中間,地理也位置非常優越。滄州的黃驊港是河北省南部的最大的港口,而且也是河北省重點發展的城市之一。營口是遼西地區最大、最優良的港口,是沈陽最近的出海門戶。沈陽是老工業基地,東北的經濟、文化中心。大連是東北地區的門戶,大連的經濟開發區是我國第一個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的質量很高。丹東地處中國與朝鮮的邊界鴨綠江口,是中國也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東營地處黃河三角洲,2003年,山東省政府批準,在黃河三角洲(東營)建設山東省加工制造業基地,現在黃河三角洲正在謀劃更大的發展。中國以后還會建“連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跨海大橋,等大橋建成后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又會提升一級。總之“環渤海地區”有北京這個科技、文化中心支撐,有天津這個工業中心的輻射,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帶動,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
有人說:“環渤海不早就是中國的三大增長極(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之一嗎?其實不然,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南向北展開,先開放珠三角,1978年——1998年是珠三角的世紀刀版圖和展開圖。然后是大力發展長三角,1995年——2005年是長三角的世紀。同時國家還發展了山東半島、京津唐、再加大連地區。像河北的南部沿海、遼寧的西部都沒有發展起來,山東半島的渤海地區發展得也不夠充分,所以環渤海經濟區一直只是個概念而已。現在天津重新確立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遼寧要加快發展西部地區,河北要加快發展沿海地區,山東也要充分發展渤海地區。所以未來十年,環渤海經濟區才會真正形成。
二是:環北部灣地區刀版圖和展開圖。包括:廣西的南部、海南、湛江。
環北部灣地區:廣西的南部海陸與東盟接壤,既有北部灣經濟區,又有西江黃金水道(以后可能叫珠江黃金水道)刀版圖和展開圖。廣西的北部灣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地區,也是廣西的出海口。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使北部灣地區成為中國的新貴,廣西首府南寧還是中國與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海南是經濟特區,2010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國家決心要把海南建成中國的夏威夷,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又在海南舉行,給宣傳海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未來十年,國家還要建設瓊州海峽的跨海大橋,等跨海大橋建成后,海南的地理位置就不是海島了,30年后可以比肩臺灣。湛江有世界一流的國際大港口的優良港口資源,有鏈接我國中部地區的交通資源(洛湛鐵路)。有廣闊的廣西及西南地區腹地,隨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合作的穩步推進,湛江在我國南方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是廣東與廣西、海南、合作的交匯點,也是廣東省與東盟合作的最前沿)。總之,環北部灣地區地處亞熱帶、熱帶地區,有優良的港口、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漁業、旅游、農業(水果)資源,并且地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人口的承載能力還很大,所以其成為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是當之無愧。
三是:成渝經濟區刀版圖和展開圖。城市包括:成都、重慶、
成都是四川的經濟、文化中心,重慶卻是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刀版圖和展開圖。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重慶市天府之國的門戶。兩市是超大城市,重點高校眾多、工業基礎雄厚,加上其他的十幾個中小城市的加入,成渝經濟帶完成能夠成為我國“經濟的天府之國”,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
四是:關中經濟帶(包括西安、寶雞、咸陽、天水)
關中經濟帶地處關中平原,人口密集,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的航空航天基地、是我國新材料的產業化基地、是我國高新農業示范基地,工業基礎較好,而且還有西安這樣的重量級城市支撐,所以其成為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是必然刀版圖和展開圖。
五是: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形成的鐵三角地區刀版圖和展開圖。
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同時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刀版圖和展開圖。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志著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承東啟西、承上啟下’,東有長三角經濟區、西有成渝經濟帶、南有珠三角、北有環渤海。
當然,未來幾年如果洛陽被設了直轄市的話,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還會多一個“洛開經濟帶”(洛陽、鄭州、開封)刀版圖和展開圖。
洛陽地處西安和鄭州的中間,如果洛陽成為直轄市,不僅可以和鄭州組成“雙塔”,快速拉動、輻射河南省的經濟發展,還可以和西安一起組成“超強三塔”,支撐整個中原地區的崛起刀版圖和展開圖。進而輻射到山西和河北的南部。洛開經濟帶地理位置也不錯,處于我國的中心地帶,東有山東發達省份、西有關中經濟帶,北有京津唐,南有“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形成的鐵三角經濟區。
我國小的熱點地區還有:新疆的喀什、江蘇的沿海地區(包括徐州)、安徽的沿江地區(包括合肥)、長吉圖(長春吉林、圖們江)刀版圖和展開圖。
一個地區想成為中國版圖的“增長極”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天時、二是地利、三是人和,缺一不可刀版圖和展開圖。“長三角、珠三角、福建沿海、山東半島、京津唐、大連”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30年的“增長極”就是因為它們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還有較好的工業基礎。
長三角、珠三角、福建沿海、山東半島、京津唐、大連的“天時”是指:‘當時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的經濟經過五、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長,資本、和產業要向成本較低而環境較好、政局又穩定的地區轉移,于是國家適時的出臺優惠政策發展珠三角、長三角、福建沿海、山東半島、京津唐和大連地區刀版圖和展開圖。“地利”是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福建沿海、山東半島、京津唐、大連是沿海地區,土地肥沃、工業原料豐富、港口、高校眾多,而且珠三角毗鄰香港、澳門、東南亞,福建沿海毗鄰臺灣,江蘇的南部、浙江的北部毗鄰上海、而且還有工業基礎較好的南京、杭州和蘇州等城市。山東半島、京津唐、大連處于中央(首都北京)腳下,毗鄰韓國、日本。“人和”是指這些地區人口眾多,珠三角、長三角、福建沿海、山東、京津唐、大連等我國最早成為通商口岸的地區的人經商意識較強、文化素質較高(相對來說)。而且香港、澳門人的家鄉大部分是在廣東,臺灣人有很多的故鄉在福建,上海很多人的故鄉在江蘇、浙江。山東人、京津唐人、大連人的向心力很強、政治覺悟高、中央信息靈通、腐敗沒有別的地方嚴重。所以這些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區,理所當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增長極。
未來中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機械、石化、電子、房地產、信息、生物產業、海洋產業、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旅游產業刀版圖和展開圖。環渤海地區擁有:石化、汽車、航空航天、信息、電子、機械、旅游產業。環北部灣地區有石化、旅游、生物產業(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汽車(海馬、柳汽、柳微、玉柴)、電子、房地產、制藥產業。成渝經濟區有:機型、電子、信息、汽車(長安)、房地產、航空航天產業。關中經濟區有:機型、電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楊凌高新農業示范區)、旅游產業。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形成的鐵三角地區有:機械(長沙)、汽車(武漢、長沙)、航空航天(南昌)、電子(武漢光谷)、信息、新材料(景德鎮高級陶瓷)、新能源產業。所以他們成為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一點都不奇怪。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后,我國的東部產業轉移加快,現在又是新興產業形成時期,環渤海、環北部灣、關中、成渝、長株潭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洛開經濟帶都是我國的地理位置最優越的地區(沿海、沿江、沿湖、平原地區),那里物產豐富、人口眾多、高校發達、有一定的工業基礎,這些地區也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區能夠成為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是不容質疑的刀版圖和展開圖。
中國版圖未來新的增長極中,“環渤海經濟區”、“環北部灣經濟區”比較適合發展出口加工型產業(因為是沿海地區)刀版圖和展開圖。而“關中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比較適合發展內銷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因為這兩個經濟區都屬于內陸地區,而且重點高校和軍工企業眾多)。而“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形成的鐵三角經濟區”和“洛開經濟帶”既可以發展出口加工產業(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又可以發展內銷產業,甚至可以發展一些新興戰略產業。
隨著東北的長吉圖經濟帶、和哈什經濟特區成為國家戰略,國家大的發展布局基本完成(可能還會再設一個直轄市)刀版圖和展開圖。未來的中國是全心全意謀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一個“新的紀元”(全中國都在大開發),當然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的能量會不會再次爆發?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才敢寫《中國的經濟還會高速增長30年》一文)。30年后誰能夠在我國的大開發中“傲視群雄”?誰的發展質量又會“更高”?這些只能夠讓時間來回答。